童年读书笔记

时间:2025-10-01 11:48:54
童年读书笔记合集15篇

童年读书笔记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读书笔记1

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留下了无数给人以启迪、发人深思的珍贵作品,而我最喜欢的,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童年》。

《童年》讲述了阿辽沙在父亲去世以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日子。这一段日子过得并不快乐,留在阿辽沙心中的只有黑暗、残酷、沉闷的印象,连高尔基在以后回忆起来都无法相信。外祖父家中充斥着仇恨、自私与贪婪,在这种气氛的作用下,不仅是大人连本应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也受到了影响,但当然也有幸免的人,像阿辽沙的外祖母,她的存在仿佛黑暗世界中的一道光,紧紧笼罩着弱小的阿辽沙,给予他光明与温暖。高尔基这样深情地描述着:“她立即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亲近的人,我最了解的人!她对生命那无私的爱充实了我,使我有勇气面对我艰苦的未来……”外祖母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位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用爱把阿辽沙身旁的一切全连成了一根线,又把它编织进了五彩缤纷的花边。

可阿辽沙的生活中仍充满了许多他所不愿意见到的事:舅舅们为了分割家产不停争吵,还做些愚弄弱者、毒打儿童

的事,阿辽沙的好朋友也被他们害死了。阿辽沙在这些事中一天天成长。之后阿辽沙的外祖父终于忍无可忍,与亲人们分了财产,带着阿辽沙的外祖母与阿辽沙搬离了这个鬼地方。他们几度迁居,遇到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阿辽沙在这几年过得也并不好,他逐渐对这个黑暗社会的认识日益深刻,逐渐懂得了如何辨别人,对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后来,外祖父越来越穷,在阿辽沙八岁是彻底破产,《童年》一书到这里也基本结束,而阿辽沙今后的生活要在第二部《在人间》才可知晓。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为阿辽沙悲惨的生活而感慨万千,从那一行行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身边市民的恶习的憎恶,对友谊的热情与执着,对丑恶事物的无法理解与回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阿辽沙所处的那个贫穷阴暗的社会,连痛苦的事也很受欢迎,火灾竟然成了娱乐。在那一张张茫然的脸上,伤疤也成了装饰品。痛苦居然被用来消遣,这是一件多么可怕,多么可悲,多么可叹的事情!高尔基无法理解,更无法认同,所以他想要反抗,想要改变,他把笔下的文字化作一支支利箭,射向愚昧与痛苦,企图冲破黑暗,让光明来照亮人心、洗涤灵魂。着或许是高尔基后来劳动人民革命的根本原因。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安定温暖,我没有理由再抱怨什么,我要努力地走好每一步,使自己幸福充实地生活下去。

童年读书笔记2

再次拜读了名著——《童年》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它详细讲述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万恶的旧社会惨不忍睹的童年生活。阿廖沙年仅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在外祖父家生活,受尽了折磨,但从他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个不屈从黑暗,刻苦自学、追求光明的勇敢少年。

阿廖沙那悲惨的童年谁看了都会心生怜悯,不禁簌簌泪下。阿廖沙刚刚三岁就失去了父爱,跟着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里。但是,舅舅们和外祖父喜怒无常,经常对小阿廖沙又打又骂。到了十一岁,母亲也离他而去,年幼的阿廖沙成了孤儿。这悲惨的生活不是故事,而正是高尔基童年生活的缩影,是当时旧社会所有穷苦人民的命运。而我呢,也是从小住在外祖父家里,但我却是家里的小皇帝,整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外公外婆的疼爱,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和小阿廖沙相比之下,我简直就像生活在天堂里一般。想到小阿廖沙的遭遇,我不禁泪流满面。

而唯一让我有点儿安慰的是,阿廖沙有一位慈祥和善、热爱生活、胸怀宽广的外祖母。外祖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歌颂正义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还教阿廖沙读书、写字,为他讲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外祖母给了阿廖沙无限的温情和钟爱,我要谢谢这样的外祖母,我为阿廖沙有这样的外祖母而感到庆幸,也为我自己拥有像阿廖沙一样慈爱和善、热爱生活的外祖母而感到无比庆幸!

小说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阿廖沙那不屈的精神!

阿廖沙虽然不幸,小小年纪承受着千灾百难,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梦想。他凭着惊人的智慧,折服了校长,留在了学校,令许多人对他刮目相看。虽然很快被迫离校,但他每天积极地跟着外祖父学认字,跟着外祖母学写字,跟着母亲学算术。他从没有因悲惨的生活而悲观,而是坚强、勇敢、乐观、天真、向上。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他才是真正爱生活、爱学习的人,这一定就是他最后走向成功的原因。相比之下,我虽然生活在幸福的世界里,但却总不知足,不知道珍惜,今后的我一定不会再抱怨生活了,我一定会行动起来,像阿廖沙一样上进。

《童年》带给我太多的道理,我真是受益匪浅!

童年读书笔记3

童年如画,它记录着精彩的瞬间;童年如歌,它跳动着欢快的音符;童年如海,它翻动着我们快乐的回忆。在我以往的印记中,觉得每个人理所当然会有着美好的童年,有着幸福的过去。可就在前段时间,我阅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后,我的心就仿佛灌了铅似的,原来我对童年的认识是如此的肤浅。

名著《童年》讲叙的是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沉重的童年往事。童年的高尔基(即书中的阿廖沙),在童年的时候就失去父亲,随着母亲和外祖母一起搬到外祖父家去住。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童年留下的只是不安,只是伤痛,只是悲惨。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感受自己是个幸福的孩子,我为生在这个国度而幸福自豪,我应该要珍惜美好时光!

在阿廖沙生活的社会里,人们大部分都像他的外祖父和他的两个舅舅一样,都是自私、贪婪、残暴的。阿廖沙生活的那个社会,就是一个人间地狱啊!而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多数的人都是像阿廖沙的外祖母一样,勇敢乐观,热爱生活,善良纯真,我们生活在一个这么美好幸福的社会了,我们没有过早地体会到这人世间的奸险邪恶,我们最起码是在一个充满文明和友爱的地方度过我们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我们在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们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样的生活,我们不幸福吗?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这份美好的幸福吗?这一切不都是有强大的祖国作为我们坚强的后盾吗?我们不应该感恩吗?

想想我的童年,多么的无忧无虑, ……此处隐藏4666个字……的那些金色树叶。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哦,作者描写的多么细腻呀!第一段写出了当年的小高尔基心理上受到的压力,但外祖母把他领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哦,多好的一位外祖母呀!她好像是高尔基的唯一知心人一样。

紧接着,作者将湖岸上的美景写了出来,繁荣的大城市、高大的山川、美丽的乡村、五彩缤纷的大地、水面上的金色树叶。当我阅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这一美丽的场景,啊,作者描写的实在太棒了!当时,我就心想,一定要好好读完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回想一下,小高尔基真的好可怜。书一开头,他的爸爸就死了,再往后,他又来到了一个不和平的大家庭,后来,他妈妈又死了。过了一阵子,他家的房子又被烧了。唉,他可真是可怜透顶了!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我真的好佩服他,在那么大的灾难里还能生活下去,要是我呀,早就垮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想一想小高尔基的生活,我们也许就不会埋怨什么没钱呀、房子小呀……我们要记住,有父母已经是很好的了!要不然换你当一回高尔基试试,去到那么艰苦的年代。最后,我还是要忠告大家一句,一定要知足常乐,这样才是好孩子哦!

童年读书笔记12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精彩的,美妙的,值得回忆的······而当我读了《童年》才知道——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恐怖,那么悲惨,令人不敢回想的啊!

可怜的高尔基四岁丧父,失去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乐基的头上,外祖父的指挥所脾气非常暴躁,蛤是在高尔基生病的时候,他变得十分和蔼。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长,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害死了。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殴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吵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了萨沙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经常打人,几年后,最痛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你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天壤之别,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人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中,这里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高尔基在那样的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童年读书笔记13

1.童年第八章读书笔记

今天读了《童年》第八章。第八章也讲述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和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第二部分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啊”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两部分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啊”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好啊”是他的口头禅,直译是:“好事情”。我也替阿廖沙感到高兴,终于有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2.童年第九章读书笔记

今天读了《童年》第九章。

第九章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了“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第二部分讲述了“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一,二部分的纽带。我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反对“我”交朋友,朋友对一个人的“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他们为什么反对呢?

童年读书笔记14

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目睹并感受了那么多的丑陋、污秽和残忍,即使是一个成年人的心灵也会受到腐蚀和摧残的。但是,阿廖沙并没有被这些黑暗的丑事所压倒、所毁灭,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因为,这个社会除了黑暗势力,还有许多正直善良的人,正是这些人,给了阿廖沙力量,给了阿廖沙温暖,使他看到了光明,哺育和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得积极态度和勇敢的反抗精神。

书里对阿廖沙成长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他的外祖母,善良、勇敢、乐观的外祖母,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内心生活,她信奉上帝,相信一切事情均有因果报应,相信无所不在的上帝会保佑她的粗暴、吝啬的丈夫,相信上帝会使她的两个儿子改邪归正。正是这位外祖母,用无数优美动人的童话、民间故事培养和陶冶了阿廖沙的高尚情操,“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是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除外祖母外,还有那个善良、乐观的“小茨冈”,(可怜的小茨冈最后被十字架压死),那个忠厚老实的老长工格里高利,(可怜的格里高利最后两只眼都瞎了,无法工作,流落街头成为乞丐)那个献身科学的戴着眼镜的“好事情”,(最后他被外祖父解雇了离开了当地)。还有那可怜的早逝的父亲和母亲。

童年读书笔记15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各有不同,大部分人对童年的回忆是快乐的、幸福的、无忧无虑的。而有一种人的童年却弥漫着悲惨、可怜、暴力与无助,他就是《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

《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写作者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生活,高尔基以震撼、沉痛的文笔,把当时的社会,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说主人公阿廖沙,是个孤儿,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吝啬、残暴,两个舅舅自私、粗野,只有外祖母疼爱他,给他讲故事,教他怎样做人。阿廖沙受尽苦难与折磨,11岁时,他祖父赶出家门。

我非常投入的读这本书。我常常把自己当作主人公阿廖沙,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读到“为了能生活下去,阿廖沙只好去捡破烂赚钱”那部分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在散着漫天臭气的垃圾堆里,瘦小的阿廖沙顶着烈日,背着口袋寻找破烂的身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在这部小说中,我十分喜欢外祖母。她善良、慈祥,以包容一切,我庆幸阿廖沙有这样一位外祖母,在她的教育、影响下,阿廖沙无论生活条件怎样恶劣,始终都能保持一颗正直、善良、健康的心灵,这颗高尚的心灵使他不断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读完全书,我掩卷沉思,与阿廖沙相比,我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烦恼与痛苦,就像生活在蜜罐里,我不仅有爱我的外祖母,还有父母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吃可口的饭菜。阿廖沙的痛苦童年让我觉醒,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美好。我应该知足和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

读了《童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我们要学会珍惜或承受。只要心中有梦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多的痛苦也都会过去。

《童年读书笔记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