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时间:2025-09-14 07:30:09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合集15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合集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

酷热的天陪儿子看哪吒,出乎意料的好看,儿子对于电影没有太大的热情,开始还不太愿意选择此片。本来计划的看《银河补习班》,一起学习别人的教育,但排场全在下午,就比较勉强的选择了哪吒。儿子说:"哪吒不就是哪吒闹海打了三太子,被惩罚的故事吗?有啥好看的呢?"

是啊,这么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么个被各种书籍各种漫画已经讲得没啥新意的人物,居然还又新拍成大电影,并且据说票房不俗。刚进电梯,就有三个小伙在手机上购票排座,好多座都已卖出,所以应该会好看,并非只是拍给小孩娱乐一下的儿童动画片吧!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了我们以有的想象的故事,很多的心思,很多的新意穿插期间,有意思有想法有教育也非常搞笑。儿子一起看完了直念叨:"这票钱没白花,值了,非常好看,这钱没白花,值得呢!"

神话里的哪吒,孙悟空都是顽劣的代表。这个出生及被魔丸附体的小孩,顽劣,孤独,可怜又令人害怕。电影里的太乙真人更是颠覆以往白胡子老头古板慈祥的形象,变成一个好似猪八戒模样的神仙,他肥胖又贪杯,他被委以重任照顾好灵珠管束好魔丸为灵珠顺利投胎降世到李靖的家中护航,但因为贪杯误事,导致灵珠被盗,魔丸降世。

太乙的师弟申公豹嫉恨师父天尊偏爱太乙,将宝贝和重要的事务都交于太乙,并为他预留十二金仙的宝位。申公豹对他的徒弟敖丙说"尽管我一直很努力练功,但因为是豹子的身份,所以不会被师父重视,这就是我们与人的差异,所以要抓住难得的机会,重新改写命运"。他教导敖丙技法和功夫,和龙王交易一起试图改写自己被忽视被束缚的命运,他们将希望和想法寄托并灌输到敖丙的身上。敖丙由灵珠附体,帅气登场,像天使一样与哪吒不打不相识,成为彼此唯一的朋友,惺惺相惜。

哪吒的命从一开始就被注定。传说魔丸会在三年后遭天劫,注定会祸害人间。所以人们怕他,要消灭他。本能的母爱,让他得以存活,却并不开心。他的父母想用爱和管束让他顺利长大,让他开心。因为忙碌却也无法时时陪伴。母亲只能偶尔陪他踢毽子,他也开心得很。

最有意思最有想象力的社稷江山图,一景一花充满灵气,美伦美幻,哪吒学习变化术,障眼法分分钟搞定的画面特别搞笑。学习不在表面,练着练着就琢磨出诀窍,并且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意思得绘制江山神笔,让我想起了神笔马良的神笔,真是一支神奇的笔,会画画好重要啊,说不定哪天自己也得一支这样的神笔,那就可以画出自己的梦想啦!

这样的魔童,似乎无法约束无法管服。可是他却在看到父亲宁愿舍弃自己的命准备换命代他受劫时,体会到了父母对于他的付出和包容以及深爱。这份爱尽管会因为降妖除魔的责任而有所忽略,因为严厉的管束,因为苦心的隐瞒而令他无法理解。但却是对他最深沉最真的爱。

也正因为这些深沉的爱,让哪吒感受到父亲传递的力量,能凭借自身的不放弃,不屈服去拯救陈塘关,去抗击那些世人皆以为的天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大概就是想要让我们从哪吒身上学到的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

看完《哪吒》之后,有了很多感受,尤其是经过了老师的一番讲解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悟。

很多人在看《哪吒》时都被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震撼了,但我们可否有深层次的想过,《哪吒》真正想表达过什么?

其实有很多漫迷在看完《哪吒》之后,都在感慨:国漫终于崛起了,先是当初的《大鱼海棠》,再到后来的《哪吒》,这些都是耗费了每一位在幕后默默无闻的设计师们大多的心血,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么精彩的国漫首先要感谢的是导演和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一个动漫的崛起,可能会带动很多的周边店,例如:《魔道祖师》。

回归话题,《哪吒》真正想表达什么?其实在老师给我们讲解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想过这件事,心里也只是在为哪吒和敖丙高兴,因为他们终于不会再因为一个是魔丸一个是妖族而感到被他人排斥、嫌弃。同时也在为申公豹将敖丙当成一颗棋子利用而感到深恶痛绝,而在老师讲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也都是申公公一直将敖丙当成棋子利用,难道这三年,他心里就没有对敖丙一点的疼爱吗?

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我想,申公公为人和一句话很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申公公虽然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句话,也用事实证明了,他收敖丙当徒弟,只是为了利用他,使自己能够成为昆仑十二金仙之一罢了,但其实他也有他的无奈,虽然这一切的解释改变不了他利用敖丙这一事实,但我想,我还是要解释一下自己的看法的。

我们可以换算一下,将太乙真人比做高官的儿子、财主的儿子,将他是人这一条件比作高官或财主,而昆仑十二金仙不过是一场肮脏龌龊的交易罢了,申公公就像一些平凡的人一样,他们想要实现人生理想,却因为自己的背景不够而不受待见,即便世人皆称赞神仙的品行,但神仙真的能保证一碗水端平吗?要知道,神仙中有绝大部分是凡人修炼而来的,而只有很少数的神仙是天地初期就有了的,那样的神仙一般都不怎么过问世事,即便有,也是因为无趣而关注的,而《哪吒》里面也说了妖族有多么的受人排斥,不管你是好是坏,也正是因为如此,昆仑十二金仙才会选择每天混吃混喝的太乙真人,而不是勤勤恳垦努力学习的申公豹,当然太乙真人混吃混喝是真,但他却为了能够救哪吒和敖丙而被天雷削了三花聚顶,折损了几百年的道行,再也无法成为昆仑十二金仙之一,但回到现实中来,有哪个老师会像太乙那样,我想是不会有的,即便真的有,可他(她)真的愿意搭上一辈子吗?

有很多人都在听完哪吒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之后热血沸腾,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哪吒的师傅不用自己的命来赌,李靖不引哪吒入正道,在关键时刻,那只小猪不播放历史,敖丙没有和哪吒一起走向天劫,申公公在盗完灵珠后,不陷害哪吒了,那么哪吒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境遇?出生——捣蛋——作恶——生辰宴,被天劫劈死,百姓拍手称赞。其实这样的哪吒才是正常逻辑思维里的哪吒,但动漫里,主角吗,自然要逆天而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会引起那么多人热血沸腾的原因了。但现实生活中,你的命真的那么好吗?有一个愿意用命赌你的师傅,一个一心想要教导你成人的父亲,一个温柔待你的娘亲,一个愿同你患难与共的朋友,一个本来想要陷害你,结果没想到,让你洗清罪名的反派,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干事是需要自己的!

最后,感谢“小淇淇”,谢谢你在我摔倒后扶我起来,也谢谢你帮我拎东西。感谢。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3

当《哪吒之魔童降世》如星星之火,蔓延在各大影院,出于一种体验,我也到了电影院,不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震撼,而是从一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是 ……此处隐藏13469个字……却不能缺少像哪吒一样敢于斗争的精神,有人愿意“无为”,但我认为,真正的无为,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这部电影的深意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还有更多。本文短浅简陋,未能真正表达出电影的精髓,望君海涵。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4

今天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后感受非常深刻,这是一部生命觉醒的灵性电影。真心推荐大家看看,下面是我的观后感分享给大家。

开头讲述了元始天尊将混沌珠一分为二,分为魔灵二丸,其实讲的是人的本性,一个完整的人性里是有善有恶的。这种善和恶是一个标签,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有对比心而产生的。

魔丸转世的哪吒,被陈塘关的百姓视作“妖怪”,不让孩子和他一起玩耍,甚至是恶语相向,逼迫李靖夫妇将他“就地正法”。刚刚降生的哪吒做错了什么?难道就只是因为他是魔丸转世,连修正改过的机会都不给他。况且并不是他引来了灾祸,而是和普通孩子一样,渴望着有伙伴的陪伴。世俗的偏见,就将刚刚转世的他定下了“妖怪”的标签。就像申公豹的那句话一样: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但是母爱、赞美和肯定可以帮助人们转化掉一切的恶,就连哪吒这个魔丸转世的小孩也会被爱赞美和肯定融化,开始变好。其实不是哪吒变好,而是我们的内心转变了,哪吒就是我们本心的一部分。当我们的心遇到有爱的人(像哪吒母亲)我们的心也会变得有爱只是有时候不愿意承认。当我们的内心在面对别人的诋毁、侮辱和否定时(钱塘关的百姓)我们的内心就会愤怒,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本性已经存在的东西。

当我们得到爱、赞美和肯定等等好的评价后,我们就会心生欢喜,人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哪吒因为母亲和师父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接受了自己是灵珠转世,是来斩妖除魔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小定位,由于和太乙真人学了两年仙术,但是他的内心没有真正转变。“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一心想得到大家肯定的哪吒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无道的严重性,急于表现自己。

哪吒偷走了太乙真人的笔,走出了画的世界。一心去证明自己是可以的,自己能斩妖除魔。后来虽然经过重重的磨难抓到妖怪,证明了自己是可以的。但是为了抓这个妖怪把百姓的房子都破坏了,所以有时候好心不一定是在做好事,善良和慈悲是需要智慧的。

一个人真正觉醒是勇敢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当哪吒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魔丸时,他无法接受自己,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事实,他认为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骗他是灵珠转世,骗他在画里修行。这时候的他无法感受到爱,就连他父母都如此对他,于是他走火入魔开始大开杀戒,父亲就是第一个他要杀的对象,经过一翻的打斗后哪吒被降伏,他失望的走掉了,他觉得自己再也不会相信爱了。

但是当他得知父亲在背后默默无闻为他做了那么多事,甚至用自己的命来换他的命时,哪吒真正的感受到爱,因为爱把他融化了,他的生命开始觉醒了,过往的种种苦难都是一种力量,让他突破生命的障碍,觉醒生命。就是小草要破土而出一定要经过很多来自大地的压力等等。

在父母和钱塘关百姓面临生死的危机时,哪吒回来了,他接受了自己的一切,他开始与天斗,与困难斗,与自己的命运斗。在这个过程哪吒的觉醒又进了一步。

当他与灵珠和平相片时(当我们全然接受我们的好与不好一面时)他们变得无比的强大,哪吒真正的觉醒了,他不但接受了自己(恶)和接受了敖丙(善),是的一个真正觉醒的人就是全然的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善恶,好坏,知道这些都是自己本性,然后去转化。

这时候我们所谓的命运就改变了,智慧的老师说过:“只要命改变了,命基础上的一切都会改变。”愚者拼命,智者改命。影片有很多很多灵性觉醒的内容,我只是分享了一小部分的内容,真心推荐大家去看看。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5

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金箍棒这四样是童年时代心心念念的宝贝,仿佛有了这,便可上天入地,叱咤乾坤。笔者幼时得以看过《哪吒闹海》,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幼稚小童时竟连大半部台词都能背下,感念上美厂为这辈人传递了美学的概括认识,待到小学时欧阳常林出版的那部《哪吒传奇》,亦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观感记忆。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片子,说实话,一开始在预告片中看到,哪吒的面部五官设计成外国熊孩子的长相时,我是不太敢去看这部片的。

当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来的时候,笔者作为一个有哪吒情结的人,并不想凑这个热闹,直到看到豆瓣评分越来越高,而且也刚好暑假有空,就抱着看个风火轮的心情,没想到这么一部推陈出新的动画电影竟赋予笔者颇为震撼的观感体验。

好的故事,是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故事,一部电影的内核绝不在于数字特效、动作设计、景别构图,宏大场景,《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在以上都实现了国漫的延续和超越,而且还完成最核心的本质要义——就是讲好真情实感的故事,传递出真正的哪吒精神。

故事是讲得很好的,虽舍掉了抽龙筋、搅龙宫、割肉还骨等传统情节,却在保留故事原始基础的框架上,又创作出了哪吒与父母、与三太子、甚至与申公豹等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联系,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而且在诸多情节设计上,不论是先于山河设计图中习得障眼法,而后呼应于真假申公豹之辩的草蛇灰线;亦或在与三太子的冰火大战中,顶天立地三头六臂此原古印度形象爆发得水到渠成,都是行云流水、高潮迭起,辅以瑰丽清然的景别构图与极具冲击力的宏大场景,可谓相得益彰,观感极佳。

而这部电影完成度高的另一点即在于传递出的价值层面——独立反抗的哪吒精神。

此种独立和反抗的哪吒精神,在《哪吒闹海》中,体现出的是割肉还母、拆骨还父、横剑自刎等颇为暗黑压抑的表达,而在本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更多的描摹点在于魔童哪吒为世人唾弃,从而烘托出一位叛逆反抗而最终因亲情友情得以升华的哪吒,这是本部作品在哪吒精神内涵上所做出的全新创造,更着力于表达“不受世俗眼光所累的自我定义”这一内核。

但不论如何,哪吒的人物内核,都应该是独立和反抗的。“纵观中国古代神话,能担得起离经放纵四个字的,一是大闹天宫的猴子,一是闹海屠龙的哪吒”。而哪吒的命运应比剧底斗战神佛更具悲色:

孙大圣在花果山不仅有一干猴子猴孙,更有七十二洞妖王俯首称臣,鬼王慕名拜谒,纵然齐天大圣有官无禄,云游四方与天庭诸位称兄道弟;而哪吒是灵珠转世,时隔几十年的两部主题电影对其的描述,都是三年怀胎、天呈异象,诞生即为人不敢近的妖孽怪胎,不论是肉体凡身的小哪吒,还是至纯至净莲花身的灵珠子,他所呈现的形象始终都是幼态的。

哪吒于幼时起,一人独自上天下海,一人承那劫数惊雷,一人担这世间孤立与唾弃,才有这脱胎于人世间一身反骨的刚烈少年,才有那孤身一人不畏世俗的偏执和坚定,这便是哪吒的宿命,也是哪吒精神绝伦的呈现。

二十年前一身白衣的哪吒拔剑自刎,悲壮,无助,令人扼腕;

二十年后一袭红兜的哪吒只身赴劫,有了愿以命换命的父母,有了共患难的朋友敖丙,这次精神内涵的改编,削减了其身世的悲剧底色,旨在表达“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内核,两相竟下,各有评说。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