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29 16:06:14
西门豹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门豹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传授: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3、思想教育: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三、教学准备:

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3、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迷信,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5、交流字词重点内容

荒()灾()徒()溉()

慌()灭()陡()概()

谎()

凿(业)部魏(鬼)部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复述。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讲一个我国战国时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⑴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⑵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⑶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⑷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6、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学生复述

(三)、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①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②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四)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五)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西门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做法之妙。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批注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西门豹是谁? ②西门豹是如何治邺的?③邺是什么地方?④为什么要治邺?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一步进行教学做铺垫。】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两遍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破除了迷信,最后率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浇灌庄稼。

预设:西门豹最终使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过渡语:那么邺地最初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出示表格)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1——9)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填写表格

3、通过读来体会两个“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

纵观表格,我们发现老大爷说了两句话都带有“闹”字(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年年闹旱灾),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两个闹字含义有何不同?此时老大爷的心情如何?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话吗?

师:由此可见,西门豹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一)是人为的——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二)是天灾——年年闹旱灾。

……此处隐藏22836个字……句话的意思吗?

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4)我来评价西门豹:西门豹你是有勇有谋敢于破除迷信的好官。

(板书:破除迷信)

(5)结合身边的事谈一谈,还有那些迷信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做

(6)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开凿渠道”(13)

导语: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齐读……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1)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

(2)根据西门豹治邺的顺序质疑。

预设:西门豹为什么先破除迷信再开凿渠道?

(3)我来评价西门豹:西门豹你是一个尊重科学,造福百姓的好官。

(板书:尊重科学)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回到整体,了解布局,学习写法。

1、根据“学习目标”或板书谈收获

2、浏览课文,看一看同样是治理,谁写得详细谁写得简略?(板书:详略)文章布局的详略,是根据中心来定的

3、教师寄语一:

西门豹到邺县上任之后,做了两件事,一、是惩治恶人,是问题的关键,破除迷信难,同时反映出西门豹卓越的才能和鲜明的个性,因此详写二、是开凿渠道易略写。

西门豹与老大爷对话是了解情况的前提,是治理好邺的前提,为后面惩治坏人、开凿渠道做好准备。如果不查明事实真相就难以在治邺的时候“对症下药”。所以这一部分也是详写。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分清材料与中心的主次关系,详略得当。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鲜明,文章中心突出。

西门豹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幺是迷信吗?迷信只会害人,所以我们要远离迷信,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今天我们要学习《西门豹》一课,看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板书课题:西门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划出本课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解释词语的意思。

人烟稀少荒芜灌溉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四)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本课写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老百姓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当西门豹到了邺之后,看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就找老百姓问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经过是西门豹了解到土地荒芜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于是他将计就计,借给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事情的结果是西门豹带领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土地,使邺这个地方年年获得好收成。

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将计就计惩办首恶,教育群众

及兴修水利的事迹,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2、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写的是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的事,那么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1至9自然段。

出示思考题:

①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他问了哪四个问题?

②老大爷每次是怎样回答的?

③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了什么?

从以上西门豹三次问话,和三次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知道了邺这地方之所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学习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读一读西门豹说的话。出示句子,进行理解。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些句子是双关语,从表面上看,是漳河没有发大水,给河伯娶媳妇还真灵,下次他也要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亲自来送新娘,而实际上,这是说的反话,是带有讽刺的意味。

2、默读课文10至13自然段。

1)划出西门豹说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话的。

出示句子: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2)是真的这个姑娘不漂亮吗?是真的要另选一个吗?(不是。而是西门豹的计策,是他将计就计,借河伯娶媳妇,来惩治巫婆,并且拯救了这位姑娘。)

3)“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真的再等她回来吗?而是假戏真做,是西门豹的计策,“怎么还不回来”,和“等了一会儿”是照应的,说明时间已经过的不短了,才应当让官绅头子去催一催。

4)西门豹又是怎样惩治官绅的?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利用这个时间,是惩治邪恶,教育群众,让百姓们真的相信,有什么河神?这是巫婆勾结官绅搞迷信,以此搜刮民财的手段。“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都是形容官绅十分害怕,怕把自己也投入漳河送了命,所以连连磕头求饶。

3、学习课文14自然段:

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

恶俗,他是怎样改变邺这个地方贫穷的面貌的呢?

(三)、学完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西门豹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